“中国还没有经历真正的牛市”

发表日期: 2007-01-15 00:00:0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荣篱
  博时基金公司旗下第二只基金大比例分红并持续营销———这次是成立三个多月的博时价值增长二号,也是国内复制基金首次大比例分红。以目前的市场状况,开放式基金进行持续营销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市场涨幅的加大,投资者开始出现患得患失的心态:一方面担心股市下跌,另一方面又怕不能分享股市上涨的利润。为此,记者采访了博时价值增长二号的基金经理杨锐。
  现在市场上无论中小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面临一个问题:市场这样一路涨上去是不是太危险了?是不是要调整了?
  杨锐:之所以有这样的顾虑,我认为是很多人没有见过真正的牛市。中国股市此前最牛的行情出现在1996年,那时大多数现在的基金经理还是大学生;而且,那时的市场规模也小,跟今时今日的市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2003年只能算是一个局部牛市。
  你刚才提到不少机构和散户都开始担心,这是好现象。当所有人都信心爆棚的时候,市场的泡沫就出现了,这就像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人认为自己可以买下美国一样。
  股市是高了还是低了?我认为应该建立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解上,看有多少代表中国经济成长的公司在A股市场挂牌交易。中国是一个占全世界人口约五分之一的大国,这样的大国以如此快的速度实现经济增长,我们该怎么去理解它?这是投资界的一个新课题,是所有教课书上都没有写过的。
  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是机构和研究人士不断调高一些股票的估值甚至追高,以中国人寿为例,很多基金经理原本的估值在35元以下,但开盘出来后,38元以上还在买入。是否中国的股票估值开始出现混乱?
  杨锐:其实你说的就是一只股票在涨了两倍的时候还敢不敢买。这又是一个理解的问题,前面我们说的是对中国经济的理解,现在说的是对一个企业的理解。一只股票的价格一方面由基本面决定,另一方面也有非基本面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的原因,投资受人的行为和情绪影响。作为基金经理,应该利用非基本面的这部分,但前提是基金经理必须对自己手里的股票有底,清楚股价的背后有多少价值,又有多少水份。
  所以,对于共同基金的基金经理来说,必须做到内外兼修,因为投资于共同基金的资金时间不长不短。巴菲特的资金来源是保险资金,是进来后长期不动的,这样巴菲特只要研究上市公司就行了,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就像驼鸟,他一头扎进沙里就行了,把屁股露在外面,不管天寒地冻还是日晒雨淋。而共同基金的基金经理就不行,不仅要研究上市公司,也要时刻留意市场行为和情绪的变化。
  现在很多新投资者想进入市场,他们首先是买基金。但是,投资者也有很大的顾虑,就是觉得市场已经涨了很多了。你有什么建议?
  杨锐:对于买基金的投资者,我的建议一直都不变:投资期限至少三年。如果投资者问两、三个月内能不能赚钱,赚多少钱,我无法回答。但是以三年计,我是很有信心的。这个回答并不是基于目前所谓的“市场高位”,如果时间倒推半年、一年,我的回答还是这样。
  近期不少基金在进行大比例分红和持续营销,比如你管理的博时价值增长2号最近也在进行持续营销。投资者既有申购的冲动,又担心大量新资金涌入对基金经理的操作不利。
  杨锐:对于持续营销,我们已经考虑过可能出现资金较大规模涌入该如何应对。作为基金经理,要同时考虑股市向上和向下的情况,我会进行适当的调整,保持合适的仓位。比如,现在电力和医药股下跌的风险较小,就可以适当配一些。(荣 篱)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