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经理)史博 不喜欢大赌

发表日期: 2007-10-27 00:00: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余喆
  史博 金融学硕士,九年基金从业经验,特许金融分析师(CFA)。1998年至2002年,任职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以及市场部。2002年加入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担任研究部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2004年7月至2005年2月曾任泰达荷银价值优化型周期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合丰周期基金)基金经理。2005年2月至2007年6月任职于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股票投资部,任高级投资经理。2007年6月重新加入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投资副总监。
  □本报记者 余喆 北京报道
  有些人离开,有些人却在回来。
  当基金经理转投私募的风潮愈演愈烈之际,史博却完成了投资生涯中的又一次转身。在离开泰达荷银基金公司两年半之后,又从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回到了泰达荷银基金公司,并以三个月46.09%的净值增长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接受新挑战
  “保险业两年半的投资经历让我体验到很多不一样的投资经验,这些经验和感觉如果一直在基金业可能要花更长时间去积累。再次回到公募,是因为对泰达荷银有一种很难说清楚的感情,一种像家一样的归属感。”谈到为什么回到竞争激烈的公募基金,史博对记者敞开了心扉。
  在史博看来,基金公司直接面对市场竞争,残酷而简单。同时,基金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想象。“2006年上半年,我管理的账户股票市值基本超过了所有的开放式基金。现在基金行业的发展非常快,现在规模200亿元以上的基金比比皆是了。可见基金业发展潜力的巨大,爆发力也很强。”
  同基金相比,保险业的发展则平稳得多,其总资产规模并不和股市直接相关,而是由保险业的渗透度决定。“保险的渗透度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目前老百姓最想做的事是把钱从银行拿出来放到股票市场,因此基金业和保险业从资金的性质上来说就是不同的。”
  对于在保险业的工作经历,史博心存感激。“中国的保险公司因为资金性质和投资期限的原因,其管理人需要坚持长期的投资理念。现在基金短期排名的压力非常大,但我们都知道,短期排名其实就像过眼云烟,很多时候不能真正反映管理人的投资能力。”
  在保险业的经历,让史博看上去比很多为排名困扰的年轻基金经理淡定许多。“最终,投资者会明白只有以长期回报为目标的基金经理才会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超额收益。从本质上讲,基金是一个长期的理财工具,不是获取短期暴利的手段。”
  可能因为有了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这一段经历,史博对风险有自己的看法。“风险这东西人和人感觉不一样,了解的人就会觉得没什么风险。比如舒马赫开车开到200多迈他觉得太慢了,但换成我们普通人就会受不了。”史博表示,基金管理人应该严格遵照基金契约,为投资者管理能承受的风险,并在风险中寻找机会。
  离开两年半后再次回到公募基金,史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老东家泰达荷银基金公司,他对泰达荷银的认同感不言而喻。“2002年刚到公司时公司还在筹备期,我应该算是公司的老员工了,这份感情是非常深的。现在公司的投资体系已经比较全面,当初提出的很多思路已经逐步落实,包括行业文档、数量分析支持、研究员梯队等。”
  不喜欢大赌
  在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时,史博负责的股票账户2006年业绩远远战胜上证指数,即使在基金中也能排名非常靠前。“最大的秘诀就是长期持有。”
  1998年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毕业后,史博进入博时基金公司做研究员。“研究的行业很杂。98年卖方研究报告还很少,基本全靠自己。刚到博时那年就调研了40多家上市公司,当时上市公司不过6、700家。而且那时候研究不成形,有时候按照行业划分,有时候按区域划分,结果去一个地方往往要把这片的公司都看一遍。但研究面广实际是件好事,现在很难有机会研究那么多行业了。”
  在基金和保险从事了近十年的投资后,史博越发看淡业绩的短期波动。“这就像看手表,如果只盯着秒针,哒哒哒地好像过得很快,但看时针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所以没必要时刻盯着业绩的变化。我觉得看得太频繁是对自己信心不足的表现,只要坚信自己的方法不差,就不会太在意短期波动。”
  那史博的方法是什么呢?
  我喜好顺势而为,不喜欢大赌。”史博解释道,“势”实际是对市场上一致性看法的判断。“当我看不清楚的时候,我会采纳市场普遍接受的观点。比如对目前的市场有人继续看多,有人认为估值过高,但普遍认为大跌的可能性比较小,于是我采取中性的配置策略。”
  如果仅仅是顺势而为,又靠什么来获取超额收益呢?
  “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史博看来,公募基金投资的基础是组合管理,组合管理不是靠一、两个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保证不掉队,然后不放过在每一个细小环节中战胜同业的机会,逐渐积累起胜势。“做投资最重要的是看市场里有什么机会是自己可以把握的,把能把握的都把握好了,我觉得工作就做到位了。”
  比如史博一直关注的一个细分行业。“市场关注度不高,市值都比较小。但产品的价格稳定上升,价格的周期性发生了变化。以前产品的价格如果连续上涨三个月就要回调,今年连续上涨半年后,小幅回调了一下又继续上涨。其背后是需求强劲增长,产品应用范围扩大,产业转移。”正是通过发现这样一些“被遗忘的角落”,史博实现了超额收益的积累。
  “但即使看好,超配的比例也不大。只有判断上拿得准,预期涨幅空间比别的股票大得多的时候才会提升持有比例。还是那句话:不喜欢大赌。”
  投资机会仍不少
  尽管在资产配置上保持中性的态度,但史博并不讳言对长期牛市的看好。“尚在牛市中期,估值虽不便宜,但投资机会还不少。”
  史博比较看好上游资源类公司,尤其是我国具有定价权,或者地域属性强的矿产,如煤炭、稀土、森林、水电、化工原料、土地等资源板块。“下游消费类中具有定价能力的啤酒、家电、航空、电信、白酒、旅游景点和梯次升级的汽车、房地产、航空等行业也值得看好。中游我会重点关注行业集中度低、具有整合潜力的钢铁和高附加值的机械、电子元器件行业。当然,还有对应全面经济繁荣的金融、运输业。”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是史博看好的主题。“升值还远远没到位,而且预计将是加速升值的过程。升值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且在本币升值的过程中,金融体系通常比较稳定,有利于解决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加稳固、健康。”
  史博认为,尽管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地会对现有出口造成负面影响,但能够转嫁成本、高端品牌认知度比较高的公司,在升值过程中虽然成本提升,但利润增幅也在提高。
  史博表示对机械、航空等行业前景看好。“和纺织业不同,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现在已经发展到国际中端水平,产品质量不错,基本功能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差不多,但价格却便宜好多,国际竞争力很强。如果能持续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出口产品的毛利率可能不受升值影响甚至有所提升。”
  另外,史博对航空板块也十分看好。“需求上没问题,无论是公务旅行还是私人旅行对航空器的依赖越来越强,表现在客座率不断上升,票价不断提升。另外人民币升值能带来汇兑损失的减少,降低成本。”
  ■基金小资料
  泰达荷银首选企业股票型基金,基金代码162208,成立于2006年12月1日,截至今年10月25日的单位净值为2.0324。投资者可到建行、招行、农行、浦发银行及各大券商处购买,其中农行和浦发银行可以办理定投业务。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