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人财眼 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

发表日期: 2007-11-10 12:56:32  来源: 新闻晨报刊  作者: 张岱云
  身处基金业,除了享受业外人士的羡慕和"亲情骚扰",还照样得有挨骂准备。
  两位远房亲戚---大表姑妈和小表姑妈,就因我身处"那么赚钱"的行业却没能让她们"那么赚钱"而多有不满。
  小姑妈绝对是先知先觉。早在2005年下半年,她就在一位银行理财师"总归比银行储蓄好些"和"买基金送金龙鱼(食物油)"双重引导下,疑疑惑惑买了几万元基金,想不到八九个月后收益接近翻番。当她偶然得知我在干这一行后,埋怨我为什么没更早向她推荐这种"快速致富"的好事。
  现在可以买什么?小姑妈问。为了撇清为哪家公司做推销的嫌疑,我回答:"可以买!都可以!"她立马做出了挖"第二桶基金"的决定。毅然把全部美元存款换成QDII基金,而且是"保本"产品。常言道第一桶是金子,第二桶是银子。今年小姑妈儿子出国留学,需要英镑,便寻思那"第二桶基金"早该翻倍了。不曾想赎回后傻眼了,不要说像同期人民币基金普遍涨了一倍都不止,连"银行利息"都没捞着。最让他俩难以接受的是:说好"保本"的基金怎还让本金缩水呢?对着电话里的责问,我只能说,QDII是用国内的钱去投外国市场,外国市场风险不比国内小;基金要做长线,提前赎回手续费挺贵。当然不敢再帮她算这一年多美元贬值、英镑升值的汇差,否则我罪过更大啦。谁让我当初回答"可以买!都可以!"时偏偏漏掉撇出那个QDII!
  大姑妈是后知后觉,到今年9月前,她理财不会超过三样:定期储蓄、3年期国债和领退休工资借记卡。国庆节里我有幸在电话里被她"理财咨询"了一回。我费了比为三百人上理财课还要多的精力,给她讲了基金投资的方方面面。最后,要求我为她选定一个"赚头也不用像陈大姐的100%那么多,我心平,50%就可以了,但不能亏"的基金。我知道,半个多小时的义务培训加手机费全扔水里了,投资人教育可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因有小姑妈的前车之鉴,我起初一直坚持"医生不为自家人开刀"的原则。最后实在拧不过她,硬着头皮给60岁的大姑妈,做了个"10万元理财规划",大姑妈按图索骥去银行,买进基金的第二天指数大跌,包括股票的和债券的……天啊,我的手机费啊!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