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营销方式大比拼
发表日期: 2007-12-03 00:00:00 来源: 京华时报
进入了年底,基金开放申购、分红、拆分、封转开等营销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很多投资者对于这些营销手段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下面来给大家一一剖析,看看这些营销手段到底都意味着什么,希望对您买基金有所帮助。
■开放申购
基金最常用的营销手段是暂停申购和开放申购。这种方式可以由基金公司自由控制,不需要经过证监会审批,而且开放申购不需要进行规模控制。但由于开放申购比较常见而且并不改变基金净值,往往不能引起基民的注意,因此更适合有一定追随群体的明星基金。
由于基民往往是在股市高位的时候申购最积极,因此会造成基金在高位规模急剧膨胀,但基金经理却找不到值得投资的股票,基金公司为了维护持有人利益、避免对基金经理的操作产生太大影响,会选择在高位暂停申购。同样,由于基民在低位时申购最冷清,甚至有时还会有较大的赎回,造成基金在股市低位规模缩小,此时股价合适,但基金经理却无钱可买,因此基金公司为了维护持有人利益,不是轻易选择卖出持有的优质股票,而是会选择开放申购募集新的资金进行投资。
基民应减少跟风操作,在市场冷清时买入,在众人疯狂时赎回。选择基金则应挑选业绩持续优秀的基金,比如华夏大盘、南方稳健、上投阿尔法,但对那些业绩波动较大、出现过负面新闻的基金需要规避,比如东方精选基金。
■分红
分红是基金公司常用的另一种营销模式,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但基民普遍对分红没有正确的认识。
1.开放式基金
对于开放式基金,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分红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任何收益,分红多少净值相应地减去多少。大部分基金公司提供了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供投资者选择,并且可以随时修改。投资者选择现金分红,红利将以现金的形式进入投资者的账户;而红利再投资则是将现金转为金额相等的基金份额。如何选择分红方式其实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如果分红后股市继续向上净值也继续增长,那么红利再投资能够增加收益;如果分红后股市向下基金净值缩水,那么现金分红相当于为投资者锁定了利润。
目前来看,我国依然属于新兴市场,牛市只到半山腰,继续向上的概率很大,因此选择红利再投资更合适,相当于产生了复利效应可以增加收益。但随着市场逐步成熟,现金分红将成为理性的选择,因为基金经理如果还有好的股票可以投资,就会将现金再买成股票,只有当基金经理觉得股市已在高位没有好的投资机会才会选择分红的形式让投资者落袋为安,因此成熟市场中选择现金分红,然后等待净值下跌后再买回来会带来更好的收益。
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分红是大比例分红。同样,大比例分红也不会给投资者带来任何收益。在牛市中,这种分红方式多数情况下还会损害投资者利益。由于法律规定只有已卖出的股票实现的利润才能分红,因此要想让1.6元净值的基金大比例分红后净值降到1元,首先就要大量卖出股票并保持一段时间较低的股票仓位,才能有现金可以分红,如果在此期间股市大涨,那么就伤害了老持有人的利益。大比例分红后基金会短期增加大量的现金用来建仓,毫无疑问,此时建仓的成本相对更高了。但在股市高位时进行的大比例分红是非常正确的,相当于高位落袋为安后继续增加仓位中的现金比例,等待低位再度建仓。不过,在如此火爆的牛市中,有几位基金经理能准确地判断哪里就是高位了呢?
2.封闭式基金
再说说封闭式基金,由于基金份额固定,收益分配只能采用现金形式。但封闭式基金二级市场交易的价格普遍要比其净值低,就是说普遍存在折价。首先,在一定的折价率下,分红后投资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现金,但市价下跌却很少,即封基的折价越大,分红的好处就越大。另外,封基有点像股票,分红后多数还有存在填权的行情,因此封基分红前后会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拆分
拆分和大比例分红从表面看比较类似,都是基金净值降到1元进行集中申购,都需要证监会的审批,而且集中申购有一定的规模限制,但其本质上有巨大的不同。举个例子,假设某投资者持有A基金1万份,基金净值为2元,其基金资产为2万元。如按1:2的比例进行拆分,基金净值变为1元,份额就会变为2万份,该投资者持有的基金资产仍为2万元。
拆分只改变基民持有的份额总数和基金单位净值,但不影响基金经理的操作,因此对基金没有实质的影响。老百姓总认为基金像股票一样,便宜的风险会小些,这是完全错误的概念。拆分和大比例分红都是基金公司为了扩大基金规模、迎合老百姓这种错误观念而采用的营销方式,不过拆分后基金股票仓位短期内有所降低,如果基金经理对未来行情看淡,那么较低的股票仓位对老持有人是有益的。
■封转开
基金“封转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持续营销活动,是指通过二级市场交易的封闭式基金转为可以直接按净值申购和赎回的开放式基金,这是将到期的封闭式基金普遍的模式。基金“封转开”后净值也重新归一,类似于新基金。但可以查看其团队的历史业绩,如果历史业绩非常优秀的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以后,投资者就可以继续关注。本报记者 高晨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