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秀品种成2008年基金投资关键
发表日期: 2007-12-10 16:10:13 来源: 展恒理财 作者: 林瑞华
进入10月下旬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普遍遭遇寒流,A股基金也难幸免。截至11月30日,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已由10月16日的142.58%缩水为105.67%,很多投资者无限悔恨为什么在6000点上方没有赎回基金,人性的弱点在资本市场回报率面前一览无余,事后偏见的情绪再一次主导了大部分投资者的思想。
对于过去的投资成绩,我们总喜欢用一个相对高点或低点去评价,希望在投资领域做到极致,但实际上,古今中外,能够做到这种境界的不是凤毛麟角,而是绝无仅有。换个角度,如果我们今年的回报率不曾到过142%,或者说都不及109%,而是50%,想必对很多由银行存款转化的投资来说,也已经是相当满意的成绩了,但是在市场波动面前,大部分投资者变成了证券市场的奴隶。
对于2007年的年尾行情,我们可能无法寄予过多的期待,但却可以坚信耐心等待必将带来丰厚的回报,在总结自己一年来投资成绩的同时,更多的不应该是自责、批判、埋怨为何没有达到投资的极致,而是抱着冷静、理性的心态为即将到来的08年进行投资布局。
估值水平难以支撑全面牛市,结构性分化会更加显著
如果说06年的翻倍行情源自对过去几年低估行情的修正,07年的翻倍行情归因于对中国经济未来高成长的溢价估值,那么08年我们该如何期待呢,再度翻倍的行情恐怕很难出现了,因为从估值的角度讲,高成长已经包含了,投资性收益也计算了,此时此刻,我们还是务实一些好,脚踏实地的看看到底有哪些优秀企业能够以高成长来降低高估值。从目前来看,这样的品种似乎不太多,但还不至于没有。经过两年翻两番的行情后,我们要学着告别全面上涨的市场,选择一些善于挖掘高成长股票的基金产品。
大盘蓝筹上市公司虽是大盘基金的最爱,但中小盘成长股中同样孕育投资机会,相应的基金品种值得关注
基金公司在06和07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巨型基金不断闪进我们的视线,一方面,迅速膨胀的管理费收益使得这些基金的资金实力大大提高,为吸引和聘请更多优秀的投研及管理人员奠定了基础,但另一方面,巨型基金也束缚了基金的投资风格,一些提倡中小盘风格的基金由于规模过于膨胀,也不得不加大权重股的配置,其中当然不乏成长型的股票,但是经过大幅度的上涨,我们原来所谓的大盘蓝筹上市公司也谈不上低估了,相反,一些二线蓝筹,中小盘成长股的相对估值或者成长性又再次变得吸引,而偏重这一投资风格的基金也是我们08年投资组合中应该予以关注的品种。
奥运临近,适当参与主题投资
即将举办的08奥运是令全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翘首以盼的盛事,奥运经济给一国经济带来的巨大贡献从历届奥运主办国的发展中可见一斑,阶段性也好,长远影响也罢,我们知道奥运会必将给一些上市公司或行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因此奥运主题的投资或早或晚会在部分基金公司的投资组合中有所体现,也是我们修正投资组合时值得注意的品种。
资产注入与整体上市将带来制度改革盛宴,基金公司当倾力挖掘相应的投资品种
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在股权分置改革刚启动之时可以预期到这一轮牛市会来得如此猛烈?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完全从悲观情绪中摆脱出来,即便是专业投资和研究机构也只能定性地认为制度变革会产生深远影响,当股改通过合理对价方式大规模推进时,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一场惠及整个市场的盛宴。 投资者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人们会顺着股改牛市的思路寻找下一场制度改革盛宴,这就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注入资产或整体上市以及私有化运动所蕴含的丰富投资机会。可以预见,资产注入既是未来1-2年内A股市场涉及面最广的系统性投资主题,也是最后的制度改革盛宴。
和股改一样,国有股东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也是由上至下推动的政策性运动,背后有多项宏观文件指引, 2006年12月5日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改制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从政府、大股东到外部股东,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会创造“三赢”格局,三方都会积极推进。根据市场估算,未来3年进入A股证券市场的央企净资产为3万亿,如果以2倍市净率来计,可增加6万亿市值,提升目前A股总市值约60%,而上市公司整体盈利也会因此增长2成。
可以说,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题材的公司股价肯定会有表现,很多基金公司在07年四季度以及08年度策略报告中不约而同提到了相关的投资主题将作为其下一阶段投资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应地,精选其中的优秀品种也是我们08年基金投资的关键。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