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额度之内 产业基金核准取代审批

发表日期: 2008-06-15 23:13:37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徐永
  "以后不会再有计划审批的产业投资基金了,由各部委或者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建立行业性或区域性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FOF)将取而代之。"6月初,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的秘书长王守仁告诉记者,"不再用上报发改委审批。"

  据记者了解,所谓"不用上报"有额度限制,即基金募集规模在50亿元以下。6月10日,杭州市市长蔡奇透露,该市将设立一个以促进该市企业上市为主要目标的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为48亿元,因此只需要在发改委备案。

  与此同时,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虽然准备了12年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一直在搁置中,发改委对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却已经发生微妙变化。在引导基金方面,首先出台的将不是针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而是针对创业投资基金的。由发改委起草的《创业投资政策引导资金指南》目前已经联合财政部上报到国务院,预计将在两个月后出台。

  政府引导 民间出资

  王守仁与国家发改委原主任马凯都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批研究生,也是直接股权投资界的元老级人物。但自产业投资基金推出以来,包括他和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内的一批人士,都对须计划审批的产业投资基金有异议。在此前发改委召集的内部会议上,王守仁多次为此奔走呼吁。

  在王守仁看来,除"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的一些大型投资项目之外,其他的股权投资都应该是商业市场化行为,不应该由政府行政审批。国有资本主要应该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直接参与投资。但目前的产业投资基金,参与的主要是国有资本。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盈利模式也不清晰。"王守仁认为,潜力巨大的民间资本一直没有被完全开发。而由于国企和民企的机制不同,现有的产业基金很难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参与。

  与王守仁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清科集团(Zero2IPO)创始人倪正东。6月1日,倪正东告诉记者,当前产业基金一般都有区域和行业的限制,参与的多是国有资本,因此专业私募基金(指PE和VC)确实很少参与。

  王守仁认为,产业基金的出资人、投资管理应该是市场行为,政府不应该干预。"如果政府限制管理人或基金的投资,一旦投资失败了谁来买单?"在他看来,国内当前迫切需要的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而不是国有资金直接投资的产业基金。这些引导基金可以由各部委牵头设立(如科技部的科技发展基金),也可以由各地政府牵头设立,例如政府出资5000万元,然后与各机构合作成立子基金。"一般可以吸引3亿~5亿元社会资金参与。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行政审批。"

  渤海产业基金"名不副实"

  在王守仁对产业投资基金提出非议的背后,是不少业内人士对产业基金先行者--渤海产业基金的投资模式和业绩的争议。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2006年12月30日成立,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第一只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基金规模为60.8亿元。根据相关规划,渤海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是按照5∶3∶2的比例投资于天津(以滨海新区为主)、环渤海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企业。但该基金第一单15亿元收购了天津钢管集团20%的股权后,随后项目都投向了渤海之外的金融项目:9亿元入股成都商业银行10%股权,15亿元拟入股湖南泰阳证券。

  "如果入股这些金融股权,其他机构投资者都可以胜任,为什么要成立产业基金来投资呢?而且产业基金有存续期,后期退出问题如何解决?"某大型银行高层质疑。而中信建投一位投行人士认为,投资一些金融股权可能也有资产配置的考虑,毕竟金融类项目的收益和安全性较高,能更好地保证产业基金的投资收益。

  前述银行高层认为,渤海产业基金的前三项投资,与基金设立之初预期的环渤海地区急需产业扶持资金的初衷不符。上海东方华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磊告诉记者,产业投资基金在投向上是有地域或者行业限制的,比如以某一个区域或行业投资为主的产业基金,一般大约60%的资金都会在该范围内。"但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名不符实了,产业基金也就失去了他应有的意义。"

  基金的运作模式也备受争议。资料显示,渤海产业基金首期的出资人,同时也是基金管理公司出资人。"这样虽然能够形成股东制衡的局面,但也容易面临决策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前述银行人士认为,如果出资人不信任基金管理公司,完全可以不参与基金。

  据悉,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正在筹建基金管理公司的上海金融产业基金,已基本确定了中金公司和上海国际集团对等成立管理公司后,再向其他机构募集资金。"初期也有基金管理公司考虑过4∶4∶2的模式,即在两家合计80%的比例外,其他出资人共同分享20%的股份,但最终否决了。"6月3日,前述银行人士透露。

  先正名 再规范

  由于产业基金过渡到产业引导基金,涉及到发改委将来还能否审批产业投资基金的尴尬,也关系到目前已经出炉的6个产业投资基金是否会成为绝响,因此相关方面一直比较谨慎。

  "我们已经知道王守仁有不同意见,但目前我不能对此做出评论。"6月4日,发改委一位官员表示。

  据了解,由于相关方面的争议还未解决,发改委对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其实已经发生了调整。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发改委年初放弃了已准备了12年的《产业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转而联合"一行三会"等部门,准备对产业投资基金实行核准制,取代发改委独家审批制。

  实际上,《产业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搁置的背后,也与目前业内对创业投资资金、PE、VC、产业投资基金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有关。6月10日,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提议,先将"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统一为"股权投资基金",再对其立法规范。

  "现在发改委已经不审批产业投资基金了,各地政府可以根据情况自己组建引导基金,科技部也成立了1个亿的引导基金。"王守仁表示。

  但记者并未从发改委方面得到确切转变的消息。而王守仁所说的科技部的引导基金,其实是去年7月科技部联合相关方面成立的"科技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仍有所区别。

  记者了解到,先出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相关政策,确实已被发改委优先考虑。2005年出台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而即将出台的"创业投资政策引导资金指南",对相关部门成立的母基金,也准备作为公共财政资金支出,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由国资委监管,也不需要相关审批。

  6月12日,中信证券(600030.SH)发布公告称,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在绵阳市正式注册成立。据悉,该基金管理公司的三家发起人分别是中信证券、中科成环保集团和中国科技投资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占67%,后两者分享33%。公司经营范围为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发起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及投资咨询。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是由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第二批五只产业投资基金之一,也是中国西部试点的第一只产业投资基金。因为地处地震灾区,该基金备受关注。6月4日,绵阳市发改委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地震给各方面工作带来了影响,但绵阳各部门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工作一直优先处理。"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都在按照计划推进,不会受地震的影响。"

  该人士表示,注册成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主要是募集资金形成基金筹建方案,并上报发改委。该基金将向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但不会向个人投资者放开。"初步希望一次完成60亿元资金的募集,投向上主要是有优势成长性、成熟期的高科技企业。"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