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潜规则并非空穴来风

发表日期: 2008-07-11 09:37:48  来源: 天府早报
  近来一篇有关基金斗殴的报道抢夺了市场的眼球。奇怪的是,出面澄清的不是群起而攻的攻击者,反而是被指因不守行规而受到围剿的“受害者”。这在某种意义上不啻越描越黑。

  你这么忌讳人家揭“黑”,是不是恰恰说明了一个“黑”字所击中的或者正是问题的要害?

  2000年10月,某著名财经杂志刊出了影响深远的 《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明确提出基金非但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而且存在“对倒”和“倒仓”等违法操作行为,并由此质疑基金的独立性,怀疑很可能存在向其发行人利益输送的情况。

  随后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件为《基金黑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佐证。

  退潮让裸泳者裸出水面后,事实是不容回避的:历来被视为“市场稳定器”的基金正在成为我国股市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如果说,“4•20”、“4•24”之前的联手砸盘或者还可以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幡的话,那么,在管理层开始亮出救市底牌并特别向基金打了“要讲政治”的招呼之后还在不顾一切地砸盘,那就连最后的一块遮羞布也快扯掉了。

  现在看来,所谓基金行为中存在着一个潜规则的传言应该并非空穴来风。

  即以此次被卷入旋风中心的某基金而言,如果说其在疯狂卖出钢铁股后又巨量买入了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平安等近期所遭到的令市场感觉非常突兀的抛售,基金们的司马昭之心就无法不令路人皆知了。

  大量数据表明,这些抛单主要来自别的一些基金。如果不是另有原因,为什么要如此不计后果地抛出这些举足轻重的权重银行蓝筹股?

  基金 (这里主要指被称之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公募基金),自从它被视之为“市场稳定器”的那一天起就历史性地被赋予了托市的任务,这也正是基金的潜规则由习以为常地抱团取暖或扎堆拱牛演变到肆无忌惮地砸盘逼宫或逼空做熊的开始。

  所谓基金潜规则,既然可以为上市公司融资再融资服务,为股权分置改革、整体上市、资产重组乃至为政策性调控下的托市或挤压泡沫服务,那么,为什么就不能为某些大股东或利益团体的操纵市场、操纵股价去服务呢?当基金把本应作为决定其行为准则的惟一前提即对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负责的信托责任置诸脑后,那么,无论其潜规则的颜色是“红”是“黑”,又有什么区别呢?

  某些基金不顾一切地砸盘逼空在太大的程度上背离了市场的底线。当稳定成为维系国家整体利益、上市公司经济利益以及广大投资者根本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的时候,某些基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绝非仅是排名倾轧之类的所谓“黑社会”现象就能解释的。联系到当前国际热钱黑云压城的背景,不能不让人怀疑其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更粗更长的黑线。

  显然,基金问题的要害在于为什么它的潜规则有着太多的 “黑”也有着说不清的“红”,惟独却没有“信托责任”?在笔者看来,当问题回到它的原点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和全力挺起的不是什么别的,就是信托责任。信托责任,只有信托责任,才是基金生存发展不可须臾或忘的惟一前提、惟一基础、惟一原则,或者不妨也可以说是惟一理由。否则,无论如何去规范基金,到头来都不免将是走向善良愿望的反面。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