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零建仓是一种进步

发表日期: 2008-09-01 13:44:49  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古禅
  媒体本周披露,几只新基金的净值变化显示其对于股票采取“零买入”、“零建仓”做法,由此而遭到非议,“言行不一”、“赚手续费”云云。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这也是为基民负责任的表现,昭示了公募基金的独立思考。就好像一些上市公司动用大量资金申购新股,也遭到了“不务正业”的指责,但笔者向来认为,这是老实公司所为,选择了几乎无风险的申购新股,说明老总的谨慎与负责,总比一些动不动要收购国际公司、一亏损就数亿数十亿的好。

  或认为,这是基金业普遍遭受亏损之后的反思行为。据统计,59家基金公司旗下364只基金今年上半年净亏损1.08万亿元,剔除浮亏的实亏额有1014亿元。浮亏是高买后账面的亏损,尚未平仓,上半年沪指收于2736点,假如到最近的2284点才平仓,不但浮亏变成实亏,亏损值又增加1486亿。

  上述亏损基金有些是后期公募的,基金经理人实际已经感觉到股市的向下趋势,但还是快速建仓。这里存在一个公募基金的定位问题:基金到底是集约理财工具,还是稳定市场的工具?同一家基金无法同时赋予两种功能,如果体现第一种功能,那么自然是顺势而为,在熊市宁可空仓;但如果体现第二种功能,在熊市自然是不断加仓,最后满仓被套。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在基金设立之初明确定位,收集阿婆大爷之类资金的,自然是理财工具,应赋予基金经理人空仓的权利。稳定市场只能是立法后设立的平准基金。

  如果投资者对公募还视同国营企业的话,那么可以看看阳光私募基金,同样有大批私募基金上半年巨亏,当然还有部分阳光私募基金业绩不错,在趋势下跌的市场,持股越少的亏损越少,如果改为投资债市的话,还略有盈利。其中部分私募有20%的发起人(管理人)资金,亏损先亏管理人资金,私募管理人不会对自己的资金过不去。这是一种好的模式,对公募基金应有所启示。公募私募基金一万多亿的巨亏,反映的是与趋势对抗的失败。可惜“趋势第一”的理念,后期竟然被“价值投资”代替,连技术分析都一同被放弃不用,改为使用“明年、后年到20年后市盈率分析”这种“高科技工具”。

  公募基金跌市“零买入”是一种进步,下一步是取得投资人的信任,大浪淘沙,未来总有几许基金因为对申购者资金爱护如己出,因为牛市不踏空熊市未被套,而成为中国的“巴菲特”。
郑重声明: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与爱基金网无关。由于文中陈述文字并未经过证实,爱基金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读者据此操作,或者向发表本文的机构进行咨询并听取其操作建议,风险自担。